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地之法——数据中台驱动数字化转型

发布时间:2021-06-23 13:54:29
马晓东精彩观点集锦

1

数字化转型最大的问题是技术/业务/战略三者孤立

在我们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会发现,不论是1000亿还是100亿年收入的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技术/战略/业务三者孤立进行。技术部门重点在于技术的重要性,人力部门强调人力的重要性,几个部门很难协同一致。这就导致一把手非常难做。CEO作为企业的一把手,既要了解技术,又要了解战略,还要明白数字化转型是个持续性的工作,需要技术/业务/战略三者协同发展。

2

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

1.数字化转型的五个推动要素

身处数字时代,各位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数字化转型,其实,大家在很多网站上都可以找到这方面的知识。其实数据是数字化转型核心的一个推动力,就是说数据这个要素越来越重要,它可以代替人或者代替以前的资源去产生商业价值,也就是说10年前20年前我们可能在做一个企业的时候,或者在运行一个机构高校的时候,我们很多的时候是靠的人力,因为人力比较便宜,我们可以堆人来解决问题。第二,我们可以靠市场,当时市场的竞争不是那么激烈,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,所以特别好经营企业,你只要去把东西生产出来,你就有市场;但现在的市场已经明显的供大于求,用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商品,都不知道去选择哪个。所以有些企业往往会生产出社会不需要的商品,或者是说是生产出来社会需要的商品,但找不到他的客户。因此,企业会发现随着人口红利/市场/技术/中美贸易摩擦/生态保护政策这五个要素的变化,导致以前的工作模式是行不通的。

举个例子来说,比如某大型餐饮公司,他有几千个门店。十几年前在上海,一个服务员的工资可能是3000到5000块钱,现在的话,一个服务员的工资将近到1万。换句话来说,企业用数据模型代替一个人的工作,5000个员工的工作被代替便可以为店铺节省很多钱。因为人力成本的上升,全球的制造业也逐渐由中国转向了印度。

因此,这五个要素迫使很多企业以数据来经营公司,比如有些互联网企业其实已经数据化经营了十几年。以数据经营公司后,企业逐渐会发现,这种方式将会越来越普遍。为什么呢?举个例子,以前我们可能办理转账必须去银行,那现在因为疫情,用户尽可能用手机把这些业务办完。而银行网点的存在意义变成了推销服务。那怎么推销呢,银行用手机app的形式掌握用户操作的数据,为用户提供理财/保险等服务,类似于淘宝的千人千面。

图片

3

如何数字化转型

1.数字化颠覆传统行业的3种方式

那其实数字化转型具体有三种形态,第一种形态是战略上颠覆,第二种是效率上颠覆,第三种是体验上颠覆。战略上颠覆是用不同的方式做不同的事情,而效率上颠覆是同样的事情以不同的方式去做。在给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,我们会发现做的效果最好的,成功率最明显的是效率颠覆,就是说你做的事情合公司的定位以及战略都没有变化,但是运营公司的凡是有变化。以案例为大家解说,例如我们为某个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时,首先为其梳理未来3-5年内做什么,即梳理战略地图,了解这家公司希望以数字化的方式达成何种目标。其次我们为其梳理了剩余的业务/算法/数据等几张张地图,去发现哪个业务环节是可以被数据升级,最终发现它的定价可以被升级。

它以前是怎么定价呢?比如生产1支笔的财务成本是九毛,那它就会有50个人的定价团队出一个分析报告,报告结论将零售价格定为一块三,把这个的价格告诉经销商以后呢?经销商会认为这个价格不靠谱不好卖,然后相互博弈最后定一块钱。

他以前的工作模式是一支笔卖一块钱,然后赚一毛钱,然后就这样卖,1到3年内的这个价格基本上不变,为什么呢?他有150万个SKU,但定价团队只有50个员工,因此对定价人员的要求挺高的。我们对这50个员工做了访谈,比如你们以前是如何定价的,把你历史上觉得最好的一次定价经分享给我们。然后,我们把这50个人如何定价的智慧变成了1个定价模型,这个模型可以做到一天一个价,一个客户一个价,定价的频率变成了一天,而不是几年。通过这样的定价模型,我们为这家企业多赚了净利润9000万。

这样一个高价值的模型是如何产生的呢?其实是有三个常见的定价权重。 第一个权重是将其和竞争对手去比较,一天比40个购物平台的商品。第二个权重是供需关系,如果说你的产品卖得特好,库存很少,那你肯定可以涨价。如果说你的产品又不好,然后库存很多,你就应该降价。只不过以前呢,企业是不能天天注意这方面的工作的。而我们为这家企业的60个系统的数据全部打通,打通以后你会发现,这个销量特好,库存很少就可以涨价。第三个权重是财务系统。你会发现以前他们的财务不是实时财务,九毛钱的成本只算了一次,不是实时计算成本,可能今天是九毛二,明天是八毛七。我们可以帮助这家企业实时计算这样的成本,帮助企业及时止损。这样的案例告诉大家,一个公司存在很多个流程点,很多个业务关键点,某些业务点会被数字化掉,或叫数字智能替代掉。

4

何时数字化转型

1.数字化转型适用于剪刀差理论

如果要回答何时数字化转型,那么要明白数字化转型适用于剪刀差理论。你行业的人力成本一定是越来越高,技术的成本将会是越来越低。如果说你现在的问题可以依靠加人就能解决,但如果明年这些技术比人力还便宜的话,基本上你就要开始做数字化转型了。假如你有十个工厂,一个工厂用数字化的方式去改造,其实成本比你当下的要低。但是,你通过加人的方式是很难去裂变到十个工厂都降低成本的。所以你要考虑到规模复制性的问题。

5

什么算是数字化转型

1.数字化转型是构建企业的”智能商业操作系统“

CEO、CFO、CTO等都可以负责数字化转型工作,那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说,你把商业行为变成数据,然后用数据指导你的商业行为。现在某些大型企业在数据存储方面已经做的不错,即信息化工作做的已经不错,公司内部可能已经安装了100个数据系统。那现在这些企业要做的就是用数据指导商业,要用数据赋能一线员工,这从本质上来说,其实是要构建自己的智能商业的操作系统,把你的商业行为变成数据,通过数据中台指导你的商业行为。所以开始时要分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步骤去做这个事情,从而让这家企业慢慢变成智慧的载体,不论哪些人离职或升迁,他们的智慧始终能够服务公司。

6

数字化转型必须准备的工作

1.数字化转型前要判断企业处于哪个数字化级别

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前要基本上对自己有个判断,企业首先要给自己评级。从未应用数据的0级,零散使用数据的第1级,技术中心辅助决策的第2级,技术中心系统化运营的第3级,业务中心的数据化运营的第4级,到数据竞争力形成的第5级共计6个级别。你从第一级到第二级发展,需要什么样的能力。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在第三级,是以技术为中心来驱动一个公司的数据智能,因为公司有1000人,有100个技术人员,常常是业务部门提需求,转到技术部门去实现,然后把这个结果再给到业务部门。这个过程很缓慢。这类公司虽然投入的技术很大,但是效果不好。处于第五级的公司,某互联网巨头算一个,他们完全建立了一个新的商业载体。

因此,企业首先要评级,评级后以后才会制定可执行的目标。如果这个目标挺好的,或者太高,则需要时间慢慢调整。

2.数字化转型前要准备9个维度的内容

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前要准备9个维度的内容,第一个是一把手要具有数字化认知,如果仍然只是碎片化地理解数字化转型,将会导致整个数字化转型工作很难顺利执行和推进。一把手需要很多部门去配合他完成转型工作,所以一把手是否具备这样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关键的。另外,还需要具备数字化领导组织/数字化转型人才/数字化转型文化和预算,以及沉淀能力,落地方法论,以及技术设施和转型顾问委员会。

7

数字化转型的难点

1.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6要素

企业要开始数字化转型时,第一个要做的是以一个引爆点为入手点,并制定1年到2年的计划。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去检测数据存在问题;第二步就是检测公司的应用,是否存在技术投入很多但却没有达到降本创收目的的应用。第三的话就是缺人才,这个是最大的问题。企业组织里面,可能技术人才很多,但能够实现业务创新的人才很少,因此,企业要培养数字化人才,逐渐把数字化密度提上来。而人才要针对中层/高层和基层不同的方式去训练。

第四个是缺乏工具,你会发现以前我们的工具都需要技术来实现,工具的技术性能多一些,而企业需要一些更好用的工具,让一个应届生马上就能用的工具才是企业需要的。

第五个是缺乏数字化转型经验,数字化转型其实是一个技术/业务/数据批量产生创新的一个过程。这一定不是短期的工作。企业的一把手需要明白,转型过程是长期的,转型经验也是需要长期积累和学习的。

第六个是缺乏中台,中台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,也是枢纽,企业需要构建符合自身需求和发展的数据中台。

8

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数字化转型

1.时间和财务无限时,可逐步完成数字化转型

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现数字化转型,如果说企业的时间和财务是无限的化,可以慢慢实现数字化转型,比如荷兰银行用了10年完成数字化转型工作。第一年投入了5亿欧元,裁撤了2800人,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。之后慢慢转型,追加投入,达到一个非常好的转型效果。

2.建立数字化转型委员会

第二是构建数字化转型委员会,现在的转型是边转边赚钱,所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引爆点要选好,这需要转型委员会来告诉你从哪里入手。转型委员会里应该有一些人,比如谁对什么东西懂,比如懂业务的,懂技术的等等。所以这个委员会里面,我觉得两个事情一定要帮你做,第一个事情是构建你的数字化人才体系。因为这是长长期的问题,也是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事情。第二个的话,其实是对你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图进行把关,不管是谁在关键节点都要求委员会判断一下,因为你有时候可能要有人决定是否要上这个系统,大家的意见不一,需要有人能够决定,给出意见。

3.建立数智化领导组织

之后,企业建立数智化领导班子,这个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人是董事会;第二个是CEO,就是一把手;CEO下面缺了一个人叫CDO,叫首席数字官,现在在中国还没有流行,但在美国开始慢慢流行了。这种人的定位跟以前的CIO还不一样,CIO选型做系统,技术强一点,而CDO可能懂一点技术,但更重要的是执行,他能理解战略并执行下去,沟通能力很强。这类人很可能是以前的CIO转岗过来的,他如果用以前CIO的那套做法肯定很难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。另外,这个里面还应该有CFO/COO/CTO等。

9

如何避开数字化转型的那些坑

1.明晰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曲线

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避免一些基本的坑。第一种是企业走了一段螺旋式的发展历程,但业务价值也不是很明显,然后他就不干了,这是因为他没有信心了。

第二种是他其实一开始可能还不错,一开始做的事情都是有价值的,但慢慢地发现技术越投越大,陷入到一个技术泥潭,造成无限的技术投入,最后心里都开始发慌,不投也不行。第二种的问题是一开始起点就比较高,数据的情况也好,还有他的技术架构也好,他就开始做数字化转型,最后发现业务和技术的剥离,二者是两张皮。

2.避免造成业务价值低,无法赋能业务的情况

第二个失败比较多的情况是技术投放以后,业务没效果。最典型的会发现公司做了特别多的报表,而公司需要很多人来维护这些报表,一旦数据出错了以后还得有人专门维护这个数据。现在维护数据的成本很高,几十个技术人员需要天天干这个事情。最后技术投完以后,业务没有明显的价值,无法量化降本创收的目标,而银行这里机构就是属于上述问题的典型代表。

3.避免技术路线错误,不断推倒重来的情况

第三个是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话,你会发现在梳理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时,可能有近100点是可以被数字化改造的。你会发现这100个点其实就是100个应用,比方说智能定价是应用,智能配补货和智能生产等,即企业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被智能化,但你每一个智能化的过程是有成本的,你要开发出来的智能系统。而以前的开发模式是烟囱式的开发,存在两点不足,一个是成本大,第二个是开发以后不能随便变动,比如说今天定价是按这个策略定价,明天要换一个策略,这就会造成这个应用的维护成本较高,这个维护的过程做得越久,公司越痛苦。

4.数据中台可低成本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

所以,企业需要做数据中台这样新的架构。保证后台要稳,前台灵活,保证前台的火力。如果你是一个TOc的公司,中台模式基本上可以满足你两个好处,一是快,可以帮助你批量地产生创新应用,就跟苹果操作系统一样,批量地产生APP;第二个是产生应用的成本低,可能你的苹果系统上次开发一个APP可能要花100万,而通过中台系统后只需10万。

10

如何选择和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底座

对于企业来说,明晰什么是真正的数据中台很重要。大型公司其实是有识别能力的,对于很多中型公司来说,明晰哪些是错的是非常关键的。

1.明晰数据中台的误区

首先,数据中台绝对不是一个BI分析工具,也不是一个大数据集群,也不是某一个应用。有人说智能CRM是不是中台,那肯定是从从技术角度思考的,而中台其实是用数据驱动业务的一种架构。中台也不是工具箱,所以你会看到有些公司在招投标的时候购买的工具的功能都一样,但是买回来就是达不到效果,原因是什么呢?就是因为它只提供了某一个功能,而不是全部的功能。

2.明晰数据中台的乱象

所以呢,市面会出现中台乱象,就是将应用认为是中台,还有将多个模块拼装起来,像是给客户提供了一个组装的产品。但是,不同阶段,企业对中台的要求不一样,比如用某个数据库,或者实现云存储,因此,中台其实是一个大架构,不是一个点,所以不能封闭。因此,中台是要求开放程度非常高的,客户可以随时改造。

3.检验是否是真的数据中台

如果你不懂技术,你怎么去选择中台呢?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运用过程中,要检验花的那个钱,明年能不能赚回来。这就是检验中台的真实性的标准。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去量化中台的价值,量化企业的技术投入。如果购买的中台算是一个基础设施,企业也应用有办法在里面加一个应用点,然后量化这个应用的价值,从而思考转型路线是否错误,还是中台选型错误,下一步要做什么?中台是否能够实现感知业务等。

11

精彩互动内容节选

提问1:中欧校友的公司大多数处于什么样的阶段,下一步的建议是什么?

中欧校友的学习能力很强,其公司基本上已经开始应用数据做报表,做管理,但两极化非常明显。第一端是技术投入大,如一年几千万的投入,且是技术部门在做这件事情,技术部门并不算大很大的部门,但可以看出公司应用数据的决心和执行力以及财力已经到位了,这些公司已经拥有百人团队来用于管理数据执行。这就变成应用数据的人特别多,而且应用数据的结果又是个性化和随机的,所以导致技术部门很辛苦,要求他们什么都会,加上技术部门要开发应用,要写代码等,技术部门没有把数据应用上升到首要的事情去做。为什么说数字化转型第一个重要的是老板的数字化意识,第二个业务要做完有效果。如果你的业务效果很少。千万不能形成在思想意识方面大家是是相对认同的,但在执行层面大家是分开的,整个团队处于一个比较疲惫的状态。大型传统企业对数字化的接受程度是高的,但是它的问题在认知上,团队还没有太多时间将注意力放在数字化转型上。这种情况下,企业就需要深入的培训。另外,有的企业需要一个智能的公司告诉他怎么做,这样的校友也很多。我觉得中欧校友肯定是要比外面碰到的客户数字化质量要高的,至少他是非常愿意学习数字化,所以我觉得有些公司需要培训,还要给他深度梳理体系性的东西,且体量大的公司要给他寻找引爆点,然后让他内化数字化体系,而不是买一堆系统来支撑业务。

提问2:什么样的企业更容易数字化转型成功?

什么样的公司特别容易转型成功,有三个要素决定,第一个要素是一把手说了算,如果一把手不是很重视这个事情,对这东西不理解,就很难做出来效果。数字化转型是需要很多部门协同配合的,也是长期的工程,如果转型分层次的话,需要企业内部分工明确,各个部门高管要对数字化路线保持一致。

第二个,它最好是一个竞争很大的行业,转型成功的机率大些。比如TO C行业的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争取用户利润。

第三,企业的数据环境要不错,最起码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化,因为没有数据是无法驱动业务的,而且缺乏的数据要补充完整。

提问3: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企业如何规避第三方软件如云存储等各种风险?

这也是一个专业的问题,我参加人大代表的大数据立法,比如摄像头放在你家是感觉你安全还是给了你不安全的感觉,所以像这个情况国家也在想方法管理。但是像英国就是数据管理太严格,因为没有数据应用,整个行业就无法实现智能了。没有智能化,社会的发展就不会前进,只能靠调控去做。所以,也不是完全不管隐私问题,因为物权法和隐私法都对数据进行了规定。但数据的法律现在还没有制定出来,其实我也认为无法确定这个数据到底属于个人。所以在这过程中,作为企业方的来说,首先理解一些数据不是你自己的,这个很重要,你要有一个边界,就是不能碰别人隐私,而且你也不能将数据流出去。

那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要注意几个点,第一,数据放在云端进行大量的数据存储是不可逆的一个状态,但是你同时要去考虑,财务数据等一些核心的数据可能要存储在一个私有的空间,而且越大的公司越要考虑这个问题。另外,将数据放在一个硬件里面也不一定安全,因为他也很容易遭受攻击,其实是放云上可能更安全。

更多马晓东数字化转型观点可延伸阅读《数字化转型方法论》


  • 产品和解决方案咨询

    400-619-6179

  • 市场和商务合作

    188-6233-1967